期中考過去了,本學期我們的藝術課也已經進入到第二單元“球棍模型”的尾聲。
“球棍模型”單元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跨界”了,
首先作為立體構成的其中一種,它毫無疑問是門藝術課。
畢竟立體構成有一個摩登的稱謂,叫做“空間藝術”。
它運用立體造型元素及構成規律,來塑造立體和空間,完成三維視覺造型。
其次,它也是化學模型的展現方式。
德國化學家馮·霍夫曼創造出這種形式用來表現化學分子的三維空間分布。
另外,孩子們在進行球棍組合的過程中,也將觸摸到力學、結構學、數學等等學科的“門前磚”。
雖然孩子們在上藝術課的時候,只是淺層次地了解,可是學習,就是這么潛移默化的事情喲。
回歸到本單元藝術課最大的教學目的,
在于幫助孩子們提升對空間的直覺意識,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空間感”,
同時培養孩子對三維空間的理解,以及三維形態的創造、審美能力。
熟悉中國美院的人都知道,美院有一座非常酷的“紅館”——包豪斯設計博物館。
而包豪斯作為世界上最著名的現代設計學院,立體構成正是這座學院初期就確定的學科之一,
它是現代藝術的分支,也成為現在各大藝術設計類院校必修的基礎課程。
本單元的球棍模型,以保麗龍球、小木棍為材料,以視覺為基礎,以力學為依據,
將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構成原則組合成美好的形體。
孩子們構建出了多邊形、球形、發散形、不規則形等等有趣的造型,
十足的藝術范兒。
一起來欣賞吧!
這么有藝術范兒的藝術課,想玩嗎?
趕緊到校區老師那里報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