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是富于創造性的藝術活動,因此,想象力對于繪畫的作用毋庸置疑,而繪畫也能很好地鍛煉孩子們的想象力。話雖然沒錯,有時卻會給人產生一種誤區:那就是,畫畫唯重想象力,尤其對于孩子而言,在想象力面前,其他能力都不重要。
這就以偏概全了。
我們常說,要“給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其實還可以加上后半句話:只有越堅實的翅膀,才能飛得越高遠。這種堅實,正來自于其他能力與想象力的相輔相成。
觀察力和感知力是想象力的基石
為什么畫面中有那么多顏色?為什么面對同樣的景色,100名藝術家卻可以畫出一百種不同的筆觸和色彩?其原因就在于藝術家有極其敏感的感受力,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將感受表達出來。
所有想象都是現實世界的折射。因此,對周邊世界的感知是想象力的源泉。繪畫,作為孩子距離客觀世界最近、最直接的一種活動,畫畫的孩子每天都會在老師的帶領下,專門研究不同的觀察方法,并切實對不同的事物進行有目的的觀察與描述。
比如針對剛接觸繪畫的幼兒園孩子,葵里ART-1課程幾乎每堂課都精心設計了導入。《好動的小鳥》給孩子們聆聽動聽的鳥鳴聲,讓他們感受小鳥的活潑動感;《我在跳芭蕾》不僅給孩子們講了有趣的繪本故事,還給孩子們播放芭蕾舞的畫面,讓他們仔細觀察芭蕾舞姿;《微笑的向日葵》直接用實物的方式,給孩子們更真實的感觸……
如此日積月累,孩子就越來越完整越來越細致地觀察身邊的事物,孩子的感覺就會越來越敏感。
審美力是想象力的方向
畫家的畫作為什么這么美?不但是因為被畫的物品本身就非常美,更是因為畫家在作畫過程中,還根據自己的審美能力做了優化,藝術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就是這個道理。
美術課堂會把孩子帶到一個美的現實和美的精神世界中去。
為什么葵里提倡室內課堂與戶外課堂相結合,經常帶領孩子們去參觀美術館、博物館,并開展寫生活動?
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會不斷地學習和領略造型美、色彩美、大自然的美、人類創造的美等等。
在ART-2(小學一二年級)及ART-3(小學三四年級)的課程中,葵里還會加入一些大師的臨摹課程,比如今年春季課就引入了吳冠中、大衛霍克尼等等。在引導、解析和模仿中,讓孩子們領會大師的美學思想。
他們和大師對話,學會鑒賞美;他們和世界對話,學會發現美。通過這個過程,他們發展自己的美感,提高審美能力,陶冶性情,由此再映射到他們的畫中。
孩子們的想象力依然可以紛呈,而有了美感的指引,它會變得更為精彩。
造型力是想象力的表達
不管畫何種風格的畫,造型能力都是畫畫的基本功。有造型能力,才能想什么畫什么,畫什么是什么。
孩子的造型能力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幼兒來說,我們不約束他們的自我表達,不要求他們畫什么像什么,但不代表我們在訓練他們的造型能力上,不用花心思。
在畫恐龍時,我們要求孩子們畫出恐龍龐大的身軀和粗短的前肢應該有的比例;畫巨嘴鳥時,我們要求孩子們畫出又大又尖的鳥喙;畫花卉時,我們要求孩子盡量抓住花瓣不同的形狀特點,把特點表現出來。
給孩子們適當的引導,逐漸訓練出他們駕馭筆的能力,那么,他們就可以隨心所欲地表達和描述出自己內心世界里想到的東西。
造型是想象的語言,而想象會將造型提升為創造,超越為藝術。
畫畫本身是一種視覺藝術,因此它對孩子能力的培養,必然帶著著自身的藝術特質。以想象力為例,學習寫作時,承載想象力的是語言;學習音樂時,承載想象力的是旋律。那么學習美術的時候,幫助孩子們最大限度發揮出想象力的,必然是和美術相關的各種能力。
所以,葵里始終認為,想象力的保護和培養固然極為重要,也請不要忘了給孩子們多元化的能力訓練,在探索、體驗中積累更多的藝術經驗,循序遞進地加深藝術素養。只有這樣,才能給孩子的繪畫以及成長,帶來更強大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