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大雨滂沱,但老師們的全山石藝術中心教研之旅如期成行,部分家長和孩子也加入了我們的隊伍。
雖說是雨天,來藝術館參觀的人卻不算少。高老師帶著葵里教研小組的老師、家長和學生們,先后參觀了“西方大師百幅油畫原作展”和“當代西班牙畫家愛德華多·納蘭霍作品中國巡展”。由于兩大展廳時間線先后銜接,藝術風格上互為參照,高老師重點對油畫創作的發展歷程為大家做了講解。
本次參觀的重點是納蘭霍作品展。作為一位從傳統走向現代的大家,納蘭霍經歷了古典、現代、當代的探索旅程。本次展覽展出了他從14歲學畫開始直至近幾年的代表畫作,長達59年的作品累積,涵蓋油畫、版畫、素描、針刻畫等多種創作形式,風格更是從古典到現代、從現實到魔幻。
葵里教研小組的老師們面對這樣全面的藝術展示可謂如饑似渴,討論不斷。從畫家畫面的處理技巧、藝術構思再到畫作的精神內涵、生命思考,老師們無一不仔細拜讀和學習。孩子和家長們在這些難得的珍貴原作面前,也流連忘返,為畫家每一幅作品中展現的才氣和想象力時時和老師們進行探討。
這次的臨摹時間發生了非常溫馨的一幕。看到老師和孩子們或站或坐地對名家畫作進行臨摹,即便場館里并不昏暗,保安小哥也特地為我們打開了展廳里所有的燈光,頓時使得展廳燈火通明。為了讓老師和孩子們能畫出好作品,這位保安小哥操碎了心,真是太謝謝了!
活動結束后,老師們紛紛交出了本次教研寫生的成績——油畫臨摹。由于采用炫彩棒來代替油畫顏料,在顏色還原和細節勾勒上都有些難度,但老師們認為,利用不同的畫材處理出相近的畫面,這是一次很好的對材料使用的鍛煉機會。
來看看老師們的臨摹作品吧:
結語
納蘭霍曾說:“我從表現主義學會了造型和用色,學會了奇想。從立體主義學會了結構的平穩和光線的遞減。從抽象藝術學會了利用材料的特性。”正因為他這樣深入持續的思考和探索,我們才看到了他畫作中線條的曼妙靈動,藝術語言的古今皆通。
藝術創作是持續不斷的學習過程,今天,我們面對面看到這些作品,揣摩這些作品,學習這些作品,就能更進一步體會到繪畫的生命力和其美妙。愿我們在與藝術的接觸中,常常有這樣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