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里,
帶著孩子們進各種各樣的博物館、展覽館參觀,
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
而對學畫畫的孩子來說,
去美術館看看畫,臨臨摹,
更是非常好的鍛煉。
為什么要帶孩子去美術館?
在美術館欣賞名畫,是接觸藝術最近的方式。
這不僅是為了眼睛的享受,也是讓孩子們生出對藝術的親近之心。
畫中的世界,是畫家與孩子的視角相互碰撞;
畫中的生活,讓孩子將自身經歷得到映證和拓展;
畫中的情懷,啟迪孩子們的感悟,激發他們的共鳴。
更不用說每一幅名畫的用色、構圖、筆觸,
看得多了,都能提高孩子們的藝術修養。
藝術無國界,更沒有年齡的界限。
在一幅畫作面前,成年人雖有成年人的見解,孩子們卻也有他們自己的想法。
因此,在看畫的時候,
成年人可以更開放地、尊重地,和孩子們一起討論。
許多父母帶著孩子看畫展,
常常會情不自禁地指點畫技上的細節,
然后多半加上一句:
“你要好好學學?!?/span>
這就容易把藝術欣賞變成枯燥的教學了,
倒不如讓畫面自己來說話,讓孩子自行去領悟。
畢竟在他們的日常教育里,
已經有太多標準答案和權威知識,
而看畫,我們完全可以放松下來,給他們更多的自由。
走進美術館,最美的畫面,
其實并不是懸掛于墻壁之上的名家大作,
而是或坐或立于畫前,專注于藝術的孩子們。
無論是正在觀畫,還是正在臨摹,
這些孩子都正以自己獨特的感知力,
去汲取美術館里最豐厚的營養。
無怪乎有人說,
人到了美術館,也會變得奪目起來。
藝術對一個人的浸染總是由內而外的。
正因為美術館的感染力如此之大,
葵里在自己的校區里,
也極力營造出這樣的藝術館氛圍,
希望給孩子們潛移默化的熏陶。
為了傳達老師們的藝術構思,
在有些作品下面,
老師們還會放上“解讀標簽”哦,
是不是跟藝術館更像了呢?
我們相信,
當我們把校區做成藝術館,
即便是微小的,
孩子們在走進來的時候,
也必然會
有所探索,
有所觀察,
有所啟迪。
而只要有機會,
我們的博物館課更會帶領孩子們走出課堂,
去各種美術館展覽館,
接受更為豐富而純粹的藝術熏陶。
國際博物館日為每年的5月18日,
這一天也是葵里的校慶日,
因為我們充分認識到,
參觀各種展館,
對孩子們有著怎樣的意義,
會給他們帶去多少課堂之外的收獲。
不去美術館會如何?
不會欣賞藝術又會如何?
無非是缺失了一種體驗罷了。
只是這種體驗,
也許就是對世間生息的某種感知,
對生活詩意的某種體悟。
這是一種遺憾。
因為,我們本可不用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