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依雅王依雅女士為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碩士,中國美術學院國畫博士,同時她也是李可染畫院青年畫家,浙江省花鳥協會會員,除已舉辦和參加了各種藝術展外,她的作品也屢見于學術周刊和藝術雜志上。王依雅女士以深厚的國學基礎為底蘊,重視安寧而豐沛的藝術心靈世界的塑造。她極為重視在教學和活動中,藝術對孩子心靈的滋潤力量,指導老師進行生活美學的教學探索,進一步完善了葵里的藝術教育理念。
任何一部優秀的動漫或優秀的畫作,都離不開想象力。
《大魚海棠》作為前幾年最引人注目的國漫之一,雖然觀眾對故事褒貶不一,但一說到畫面,幾乎是眾口一詞的高度肯定。人們對影片中那些充滿想象力的美麗畫面印象都無比深刻,更難得的是畫面中自始至終都流淌著以前動畫片中難得一見的東方情韻——海水的流動,天空的霞光,夜空的星月,海棠花瓣的飄落,無一不顯出動人的意境。
這么美輪美奐的畫面作者到底是怎么畫出來的呢?同樣對畫面贊不絕口的王老師,試著從專業的角度給我們分析一二。
無所不在的中國風
作為典型的國漫電影,《大魚海棠》蘊含著濃濃的中國元素,它用鮮艷的紅燈籠、精妙的土樓風景、一樹燦爛的海棠花、壯闊的海天一色、震撼的海天之門構成了滿屏的中國風。
首先是“中國紅”。本片采用了傳統的“中國紅”作為基本色調。比如女主“椿”的衣服、大魚“鯤”的皮膚、掛滿圍樓的大燈籠、房間內的古典家具等等,甚至某些場景的光線渲染,就以“紅”色調為主。
紅色在中國人的心目中,代表著喜慶、熱鬧與祥和,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一樣對于紅色偏愛到如此地步,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那樣將紅色運用的如此普遍。大片大片的紅色作為底色,在好萊塢動漫和日本動漫中都是非常罕見的,而《大魚海棠》卻將它很好地應用在了畫面里,反映出這部動漫的制作者對于中國傳統文化有著很深的情節。
其次是細節元素。細心的童鞋在觀看電影時,肯定發現了片中許多充滿中國元素的道具。以福建土樓為原型照搬進電影的圍樓就不用說了,僅一個小小的開鎖道具,就暗合了中國“雙魚扣”“核桃微雕”等傳統元素。
枕頭與床上的牡丹花紋,被子上的花形紋飾,都是中國的傳統畫法,描繪的非常精致。
梳妝臺上的小物件也都充滿著中國味:花瓶上的花色圖案,陰陽魚形狀的圓盒,布料上的四瓣花圖案,以及帶鎖的首飾盒等,都是逼真而細致的還原。
再次是國畫意境。《大魚海棠》的畫面之美,很多在于它營造的意境。比如夜晚圍樓之上朗月當空的寂靜,是一種意境;海水倒灌,海棠樹燃燒,花瓣與火焰交相映照,也是一種意境。
特別是影片中有非常多通過有意識地“留白”制造出的空靈之感,給觀者留下無窮無盡的想象空間,達到耐人尋味的境界。
“留白”是中國畫特有的處理方式,《大魚海棠》將它成功地移植到動畫運用中,形成一種大氣開闊的壯美,讓人贊嘆。
水天一色的交融,虛實之間的呼應,將觀眾的審美體驗提升到了極致。好多觀眾都會云海行船這一幕大為贊嘆。
這組海報圖,借鑒了國畫中吳帶當風之感,對敦煌壁畫中的仙姿也進行了描摹,國風的意境飄逸而出。
常見的構圖和不常見的視角
除了從國畫中汲取營養,《大魚海棠》也從西方畫派中借鑒了許多。比如許多的畫面構圖,就采用了西畫中很常見的構圖法。
對角線構圖:段老師說,最開始吸引她去看《大魚海棠》的,是朋友圈里的一張海報。紅色和藍色的對比,白天和黑夜的對比,雨夜與白日共生,人間的海水和海棠樹燃燒的火焰的交融,大魚越水而過,鳳凰涅槃生起,翻江倒海之勢撲面而來,畫面極具動感,打動人心。整張海報的對角線構圖,很好地襯托了這一矛盾對立的情境。
只要涉及到魚的姿態、動感,片中就會用到對角線構圖。因為對角關系可以產生出極強的動感,同時也極具縱深效果,從而為整個畫面帶來更多的生機和活力。
引導線構圖:利用畫面中的線條去引導觀者的目光,讓他的目光最終可以匯聚到畫面的焦點。
對稱構圖:對稱式構圖是一種利用景物的對稱關系構建畫面的構圖方法。往往具有平衡、穩定的視覺效果。有時還能凸顯畫面的莊嚴感。
這些經典的構圖法,對畫面的美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另外,《大魚海棠》作為手繪風格很強的動畫,卻應用了很多攝影時運用的特殊視覺角度,使得畫面視角經常轉換變化,而不呆板。
和諧的色調,豐富的層次
《大魚海棠》的色調看起來非常舒服。除了上文提到的“中國紅”之外,片中另一種基本色調為藏青藍,非常符合傳統中國畫里朱砂配黛青的感覺。滿屏都是中國元素卻能做到“不俗不土”,制作者聰明地在色彩飽和與柔和的調劑中找到了平衡。
總之,作為國漫的一部優秀作品,《大魚海棠》的每一幀畫面都是一副美麗的畫作,有著空靈與沉靜的質感。他們用清麗而干凈的畫面,打造出一部極具東方韻味和靈氣的動畫,無論故事如何,這本影片都是對動漫藝術的真誠致敬。
畢加索曾說,藝術是一種使我們達到真實的假想。畫畫是件這么棒的事,我們一定要認真地學好喲!^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