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作為常年活躍于國際藝術舞臺上的當代藝術家,李明先生自中國美術學院新媒體系畢業后,在北京、上海、杭州、紐約、柏林、邁阿密、伊斯坦布爾、瑞士伊韋爾東、釜山、意大利皮諾?帕斯卡里等多地參加藝術展覽,進行藝術考察和交流。2008年榮獲“皮埃爾?于貝爾創作提名獎大獎”,2017年榮獲“HUGO?BOSS亞洲新銳藝術家大獎”。李明先生一直認為藝術教育有一種迫切的使命感,應大力鼓勵和激發青少年的創造力和熱情,讓他們的創意潛能和藝術天性得以充分表現。長期以來,他熱心地對葵里的藝術教育提供創意指導,極大豐富了葵里教學的藝術形式。
轉載自http://home.163.com/18/0504/11/DGV895SL001086NB.html
設展時間:2018.03.23——2018.05.04
地址:上海M50天線空間
李明,中國當代藝術家,作品《心渲染間》在2017年獲得了“HUGO BOSS亞洲新銳藝術家大獎2017”。影像感知創作是李明的一項標識,細膩敏感的觀察力使他常利用身邊有趣的圖像,聲音,人,事物作為作品素材,再通過視頻剪輯成打亂原有的時間節點,形成全新的影音與觀眾互動,重新探討空間與人的關系。
李明最新個展“1703”設置在上海天線空間畫廊,曝光在人們眼前的作品展覽基本準確記錄了藝術家同他人共享心靈瞬間的思考與經歷,使得它為觀眾最大限度了解藝術本身。藝術家不斷摸索探尋怎樣的空間環境才是最契合作品深處的形式表達,因此地板作為空間的一個重要載體呈現在了不同的場景,是展示藝術品的展臺、是引導人們觀覽的路徑,也是藝術家的靈感延展······
靈感:“從家里裝修到畫廊的鋪設,地板可以說是‘煙士披里純’靈感的延展,開始它僅來自我的夢境,直至最終確認使用烘托作品。”
形成這一過程的感受極為微妙,大多數人在初期會腦中模擬需要的空間效果。從確定需要的“顏色”開始尋求地板,和夢境有著類似的感受,當在感物第六空間展廳觸碰地板本身,圍繞材料,觸感,人們腦里顯現出了最終形成的空間效果,而確定了畫廊鋪設材料。
展臺:“并非所有展臺都具明顯儀式感,所以我更愿意將這一次地板的鋪設作為作品的展臺來看,而非一次空間的軟裝完善,合適的空間布控使展覽更具有完整性。”
我們順著李明事先安排好迂回走道,一切在他精巧安排中進行觀展。
發現李明僅在畫廊呈現作品的空間設置了地板,來巧妙切割整體空間,使作品因為環境上的跨越感帶給觀眾意外情緒,在到達不同主旨表達的作品可以有更清晰的思考。
路徑:“從我的作品中你們可以看見有通道,航道,那地板可以說是我設計的‘路徑’。”
形象部分是觀眾到達作品前地板起著引導和暗示作用,隱性地方是試想作品使用其他質感,材料,顏色的地板鋪墊烘托,那么觀眾現在看到的作品氣質會和現在截然不同。這就是地板“路徑”的折射。
畫廊工作人員表示:作品是有關探討人與空間這兩個維度密不可分的交織關系,而藝術家李明在自己的作品語言和視角中也選擇了他認為最合適的空間容器。
這一過程中,可以看見藝術和地板結合,時間的推移再次審視探究兩者關系,我們不斷獲取藝術家眼中關于地板的新視角。地板沒有成為藝術,藝術沒有改變其本身,可見的是兩者互相滲透,產生了不完全屬于任意一方的空間作品。而這一全新的產物,讓感物地板有了更多層面的表達。
[展覽作品]
《航道》,3通道高清錄像
時長:12'20",年份:2018
《反饋》,上,五通道高清錄像,
時長:28'58",年份:2018
《煙士披里純》,第三章,波長 單通道高清錄像,
時長:18'58",年份:2018
《主體》,單通道高清錄像
時長:65'48",年份:2018
《記錄》,聲音,圖片,材料打包